從三個比喻,展望全球南方現代化的共同愿景與發展之路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題:從三個比喻,展望全球南方現代化的共同愿景與發展之路
中新社記者 曾玥
以“攜手邁向現代化:共同愿景與發展之路”為主題的全球南方現代化論壇21日在北京舉行。從與會人士發言的三個比喻中,全球南方現代化的希冀與展望得到生動呈現。
“實現現代化是全球南方的共同追求。”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名譽院長、博雅講席教授林毅夫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這種愿景——實現現代化發展的全球南方國家能和全球北方國家“平等地坐在餐桌上”。
立足新結構經濟學視角,林毅夫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為例指出,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在于按照各地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協同作用下,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使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走過的這條道路,可以為其他全球南方國家提供參考。”林毅夫認為,盡管各國發展程度不同,但各自都有由其要素稟賦及結構決定的比較優勢。如果各國能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地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降低要素生產成本,將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便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的發言里,“梯子”是反復出現的意象。
在他看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在于兩個本質特征——一是在擁抱世界的同時走自己的路;二是在自身發展起來之后,把“爬上來的梯子伸出去”,幫助其他國家發展。
鄭永年指出,西方現代化具有排他性,“把自己爬上來的梯子抽掉,不讓人家也爬上去”,而中國式現代化根植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倡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他認為,在一個國家內部,如果社會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社會便會過度分化,不僅社會發展不可持續,社會結構本身也不可持續。國家之間的關系亦是如此,當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國際社會就會過度分化,貧困國家難以得到發展,富裕國家的發展也不可持續。“因此和西方不同,我們在自己發展起來之后,把梯子伸出去,幫助其他國家也爬上來。”
近年來,中國不斷探索建構基于自身實踐經驗之上的自主知識體系。鄭永年表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正在對國際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有別于西方的現代化選擇。
“世界必須敞開合作之門,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尤其是那些被落下的人。”印度“新南亞論壇”創始人蘇廷德拉·庫爾卡尼說,在梵文里,“合作”一詞寫作सहयोग(sahayoga),該詞由兩個詞根組成——一個意為一起的、共同的,另一個則為瑜伽。
“瑜伽對于個人的健康、幸福與身心內在和諧至關重要,而‘一起的瑜伽’(即合作)對于社會的健康、幸福、和諧、進步、公平與正義同樣不可或缺。”他說。
從陜西延安的梁家河村到福建寧德的下黨村,庫爾卡尼以他深入中國多地的見聞為例,講述中國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只是我觀察的一部分,但足以說明,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把造福人民與地球放在了優先位置。”
目前,庫爾卡尼正在撰寫一本書,論述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成功經驗及其為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啟示。“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全球南方各國人民之間并與全球北方各國人民一道,加強團結合作,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20:25:21
- 2025年11月22日 16:54:43
- 2025年11月22日 16:21:33
- 2025年11月22日 09:28:19
- 2025年11月21日 14:48:58
- 2025年11月21日 13:34:41
- 2025年11月21日 10:50:23
- 2025年11月20日 11:22:39
- 2025年11月19日 21:56:56
- 2025年11月19日 21:12:50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