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解鎖“新花樣” “扁鵲故里”助力中醫融入日常
中新網濟南9月25日電(陳宛婷)從名中醫免費義診,到中醫養生技術現場體驗;從中醫藥文創產品展示,到中醫藥膳飲品自助品嘗……在濟南市長清區扁鵲文化主題公園內的中醫藥文化市集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24日晚,2025山東(長清)“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開幕,同步舉行中醫藥文化市集活動。此次體驗周活動以“扁鵲出濟南 中醫生活化”為主題,通過“旅游+文化”的形式,讓民眾在逛市集、試療法、品藥膳、學養生中,感受中醫藥的獨特魅力,推動中醫藥文化深度融入市民生活。
今年以來,濟南已舉辦中醫藥文化市集60余場。此次中醫藥文化市集在“扁鵲故里”牌匾前舉辦,更貼近民眾生活。

黃芪黨參棗泥餡、石斛洋參餡、桑葚枸杞餡……長清區中醫醫院攤位前,擺放著各式“中藥月餅”,吸引市民游客品嘗。
“藥食同源,一些中藥材既可入藥,也可做食品,像黃芪、黨參可以補氣。用中藥材制作的月餅都有養生保健的作用。”長清區中醫醫院院長吳紅英告訴記者,該院通過生活化的方式,讓更多民眾了解中醫藥文化知識,增強民眾對中醫藥的認同感和接受度。
“將下巴放在這個位置,把舌頭露出來,儀器會對舌質、舌苔的顏色、形態、裂紋、齒痕等多種特征進行數字化提取,不到一分鐘,就會分析出個人健康情況,給出改善建議。”扁鵲醫坊內,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康玉霖耐心地為市民游客講解“舌診儀”的使用流程。
體驗“舌診儀”后,游客王先生感嘆道,“沒想到‘望、聞、問、切’的傳統中醫診法也有了新的‘呈現形式’。”
康玉霖告訴記者,“舌診儀”將傳統中醫理論、名老中醫經驗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可以智能輔助臨床醫生及健康機構相關人員提高診治和健康服務精準度及效率,還能基于大數據打造中醫臨床新“術數”研究范式。
活動現場,趣玩中草藥游戲更是“別出心裁”,將抽象的中醫認知過程,變成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玩得懂的沉浸式體驗游戲。“孩子們在闖關中完成了對中醫藥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這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現場工作人員張佳昕說。
當晚的開幕式上,康養文旅特色線路的推介引得現場掌聲陣陣。中醫藥文化體驗之旅、中醫藥本草研學之旅、中醫藥溫泉康養之旅、中醫藥綠色生態之旅……在“扁鵲故里”濟南,中醫藥文化早已與文旅融合,催生出可看、可玩、可體驗的康養資源。
近年來,濟南市充分發揮“扁鵲故里”中醫藥資源富集優勢,推動中醫藥理念、文化、服務、產品深度融入民眾生活,制定并實施《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筑牢中醫生活化制度支撐。
同時,濟南聯動南陽、亳州、銅川等名醫故里,打造“中華名醫故里”中醫藥文化名片,建設濟南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特色景點,以文化引領凝聚社會對中醫生活化廣泛認同;并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實現智慧中藥房服務覆蓋全部區縣,全力做優便民服務。
“中醫生活化的核心,是讓中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此前舉辦的山東省中醫生活化工作推進會上,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與文化研究院教授劉更生說,中醫生活化不是“復古”,而是讓千年智慧與現代生活同頻共振。
據了解,2025山東(長清)“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活動于9月24日至10月7日舉行,活動期間將圍繞“扁鵲出濟南 中醫生活化”主題舉辦中醫藥文化市集、“跟著扁鵲游泉城”短視頻大賽、青年中醫夜校、群眾性文藝活動等系列活動。(完)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