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小雪收蔥 山東“蔥鄉”串起舌尖產業鏈
中新社濟南11月22日電 題:小雪收蔥 山東“蔥鄉”串起舌尖產業鏈
中新社記者 趙曉
小雪至,天漸寒,農諺云:“小雪收蔥,不收就空。”11月22日,山東濟南章丘10萬多畝大蔥進入集中采收期。
“原本是到章丘明水古城游玩,路過田地看到農戶在收蔥,忍不住上手挖了一根。”體驗過刨蔥的“土味快樂”后,游客劉芮雪感慨,“沒想到我真沒有一根蔥高!”
網上有句趣談廣為流傳:“蔥生江南則為蔥,生于章丘則為樹。”位于章丘區繡惠街道女郎山下的王金村,因盛產“蔥王”“蔥狀元”,被譽為大蔥“狀元村”。該村黨支部書記張軍對記者表示,當下,傳統農業村也嘗到“旅游飯”的甜頭。“陸續有散客、研學團來村里品嘗大蔥,體驗刨大蔥、與大蔥比身高的農耕樂趣。”
章丘大蔥以“高、大、脆、白、甜”著稱,普通植株高約1.5米,最高可突破2.5米。今年,王金村“種蔥行家”苗發勇種植的2.27米大蔥,成為新晉章丘“蔥王”。
“我連續多年種出2米多高的大蔥,靠的是深開溝、高培土,并不斷精選粗壯、高大的大蔥來培育蔥種。”苗發勇在自家蔥田向記者介紹,一棵大蔥從育苗到收獲需要培育400多天。交流間,他嫻熟地用小鏟從田壟中刨出一根一人高的大蔥。
苗發勇和大蔥打交道已有30多年,今年種植了20余畝蔥田。“最近電話響不停,訂單越來越多,有顧客專程開車到地里買蔥,也有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商超、飯店批量采購,會一直忙到12月中旬。”
在王金村,像苗發勇這樣的“資深蔥農”不在少數。目前,該村約有60%的農戶以種蔥為生,種植總面積達1000畝。豐收季,村莊阡陌間皆是刨土、分揀、捆扎、裝運的收蔥人。
“章丘大蔥渾身是寶,不僅能蘸醬生吃,蔥葉、蔥須可制成蔥醬、蔥油等,還有企業嘗試研發‘大蔥面膜’。”張軍介紹,村莊正整合大蔥文化博物館、大蔥種植基地等資源,打造特色旅游線路,未來還將推動鮮蔥四季可采、全年供應,不斷延伸大蔥產業鏈。
田間采收忙,工廠車間也同步運轉,趁“鮮”加工蔥醬、蔥油、蔥香面包等產品,串聯起從田間到舌尖的“黃金”產業鏈。
“我們從2010年開始研發大蔥醬,日加工量2萬至3萬瓶,過去依賴人工,近幾年實現生產自動化,產品逐漸贏得消費者口碑。”山東晶榮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靳子言介紹,公司還嘗試將大蔥與烘焙結合,開發蔥香面包,現已進入濟南部分社區商店試銷,后續計劃將章丘大蔥制成的蔥油推廣至餐飲市場。
據章丘區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目前,章丘從事大蔥產業經營的規上企業4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家,主營業務年收入超5億元(人民幣,下同)。部分企業通過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持續提升大蔥附加值。章丘大蔥全產業鏈總產值已達35億元,從業者超10萬人。(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15:45:23
- 2025年11月22日 15:12:03
- 2025年11月22日 14:07:57
- 2025年11月22日 10:22:08
- 2025年11月21日 21:20:33
- 2025年11月21日 14:28:21
- 2025年11月21日 09:13:19
- 2025年11月20日 21:30:04
- 2025年11月20日 14:05:06
- 2025年11月20日 14:04:4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