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如何賦能語言文化傳播新范式?
中新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 上官云 曾玥) 近日,2025世界中文大會“解碼中文世界”平行會議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此次會議上半場,作家麥家分享了文學與中外文明對話的深層聯結,下半場以“網絡文學賦能語言文化傳播新范式”為主題,邀請來自文學、翻譯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
在會議中,麥家結合自身創作與國際傳播經驗,分享了文學推動語言文化傳播的深刻見解。
“我經常說,生活就像是一個鐵礦,我們小說家、文學家其實是把鐵礦石找來,對鐵礦石進行提煉,提煉成鐵,對它提純。”麥家說。

他強調,真實的情感表達與人性共通的主題,是跨越文化隔閡的關鍵密碼,文學能夠搭建不同文化群體相互理解、深度交融的橋梁。
在談及技術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時,麥家表示,人工智能雖能高效完成基礎事務,但人類作家的獨特創造力與情感深度不可替代。
“文學不需要重復,如果需要重復的話,歷史上汗牛充棟的文學名著已經足夠我們幾百代人看了。”麥家解釋,之所以我們依然要不停地寫,是因為人心太復雜了,或者說文學就像人心一樣是無邊無際的,“但是我們又試圖找到它的邊際,這就是文學或者小說的難。”
此外,麥家還分享了參加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文學駐留項目的體會,認為直接參與作品翻譯研討過程,能助力更精準傳遞作品的語言肌理與文化內核。
最后,麥家向外國青年人發出學習中文的誠摯邀約,鼓勵他們通過學習中文,認識一個特別精彩、特別博大、特別悠久的世界,為未來添磚加瓦。
下半場沙龍圍繞文化出海“新三樣”之一的網絡文學,探討語言文化傳播創新路徑。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網絡文學作家柳下揮等嘉賓圍繞中國網絡文學的定義、創作特征、海外輸出模式及出海成功經驗等方面展開討論。

柳下揮表示,寫網絡文學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把腦海中的場景和構思轉化成小說,然后呈現在讀者面前,能夠被他們看到、喜歡甚至批評,都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晉江文學城總裁劉旭東表示,網絡文學正成為海外民眾親近中文、認知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能有效激發中文學習興趣,為語言傳播注入內生動力。
在會議現場,意大利漢學家李莎提及傳統與網絡文學翻譯差異,并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對文學翻譯的沖擊與影響。
美國華美協進社社長葛曉初則表示,中國網絡文學對美國年輕群體的影響力日漸凸顯,未來將持續關注網絡文學,對接新一代交流需求。
蘇丹青年漢學家阿布巴克爾·哈亞提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在非洲傳播呈現年輕化、平臺化、情感共鳴新態勢,也為當地大眾文化的傳播與中非人文交流帶來新機遇。
本次會議通過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雙重視角,展現了語言文化傳播的多元路徑。與會代表表示,通過跨領域對話,深化了以文學為載體賦能新時代語言傳播路徑的認識,為后續實踐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20:38:35
- 2025年11月22日 20:02:19
- 2025年11月22日 20:01:55
- 2025年11月22日 16:59:51
- 2025年11月22日 16:55:19
- 2025年11月22日 16:21:51
- 2025年11月22日 16:21:45
- 2025年11月22日 15:19:51
- 2025年11月22日 11:34:05
- 2025年11月22日 11:21:16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