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河看中國|荒地變公園、加裝智能水表,陜西走出以水利民新路線
中新網陜西10月15日電(記者 劉星晨 林勐男 孫靜波 王海波)“原來這里雜草很多,也沒有路,只能站在河堤往下面看。現在大家自己吃完飯都會約著來運動?!?/p>
從一片荒地空場到成為緊鄰居民住宅區的運動場所,前來跑步的市民指向身后的寶雞市金臺區團結運動公園,感慨如今城市生態的變化。
走進咸陽市禮泉縣城關集中供水管理站,禮泉縣水利局供水股股長王萬朋透露,目前禮泉縣3萬戶居民的家中已安裝上智能水表,站點可實時監測用戶用水情況,并排查隱患。
在陜西省寶雞市和咸陽市,生態環境的日益出色、惠民舉措的不斷推出得益于渭河的綜合治理。

母親河畔的百里畫廊
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是陜西的“母親河”。圍繞渭河的綜合治理,寶雞市很早便定下了計劃。
2011年,省委省政府啟動渭河全線綜合整治工程,寶雞市至2016年已完成了154公里的堤防加高培厚、硬化綠化和堤頂道路建設任務,建成支流口交通橋21座,堤防工程基本達到了100年一遇防洪標準,渭河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在渭河綜合治理的同時,寶雞市從2000年開始,先后建成渭河公園、上馬營生態園等水生態工程。如今,渭河寶雞市區段以水為軸,沿河灘區呈現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人水和諧”的美麗景象。
“原來河灘基本是荒灘,經過20多年的灘區治理,才變成現在的綠色生態景觀?!睂氹u市渭河生態公園黨支部書記、主任仵堯如透露,渭河是季節性河流,枯水期會造成灘地裸露,灘區整治期間將河道的水引入。
“團結運動公園提升了場所的利用率,寶雞現在組建了不少跑團,我們在家門口運動已經形成習慣了?!笔忻襁@樣說道。
從灘面疏通到綠化種植,灘區的生態治理有所成效后,團結運動公園、霸渭文化生態園、“千渭之會”、“在水一方”等以堤防和灘區生態環境為主要內容的渭河百里畫廊生態景觀工程成型,“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實現。
雖然是工作日,在標準的400米田徑跑道上,依然有不少前來放風箏的市民游客,“現在水更清澈了,環境更美了,這邊有成片的足球場、籃球場、田徑場,我們帶孩子來放松也很方便,下樓走幾分鐘就能到?!?/p>

智能水表直擊用水問題
咸陽市禮泉縣城關集中供水工程位于禮泉縣城東,供水范圍達到12個行政村,供水人口2.3萬人。該工程水源位于昭陵鎮肖山村,利用輸水管道至城關集中供水管理站,調蓄消毒后加壓至各村用水戶。
為能夠提升供水效率,禮泉縣城關集中供水工程采用了智慧化供水系統建設,安裝全自動運行及智能管理設施。
據王萬朋介紹,此前水泵啟停、收取水費等工作需要人工來完成。工程自動化運行后,系統可對水壓、水質、水量進行實時監測并自動預警。
“信息化改造能幫助我們根據下游用水量需求來決定開啟水泵的數量。同時它能進行運行數據自動收集,分析出用戶每日的用水高峰期,進而排查隱患?!毕嚓P負責人介紹,信息化的加入在提升供水效率的同時,也解決了民生之困惑。
據統計,通過故障智能預警,禮泉縣城關集中供水工程從2023年至今已解決了200多起用水問題。

這種信息的采集便是通過居民家中智能水表的安裝。“智能水表的覆蓋率大概在30%,全縣10萬戶人,現在安裝了3萬戶。”王萬朋介紹道。相較傳統機械水表,智能水表能更加敏銳地發現管道問題,避免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談及智能水表普及情況,王萬朋表示,會根據過往漏水率的情況,優先解決“問題地區”,“小事故不過夜,當天解決,主管道的問題在兩天內解決。”
從有效治理、分布水資源,到采用科學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利用水資源,過去這些年,陜西見證了中國治水模式的飛速發展。治水興水,陜西省正走出一條以水利民新路線。(完)
- 專題:行走江河看中國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15:45:23
- 2025年11月22日 15:12:03
- 2025年11月22日 14:07:57
- 2025年11月22日 10:22:08
- 2025年11月21日 21:20:33
- 2025年11月21日 14:28:21
- 2025年11月21日 09:13:19
- 2025年11月20日 21:30:04
- 2025年11月20日 14:05:06
- 2025年11月20日 14:04:4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