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一體化覆蓋已過半 浙江如何實現“幼有優托”?
中新網杭州11月18日電(曹丹)午后的陽光灑進浙江省溫州市第十幼兒園通泰園區托班教室,孩子們從睡夢中自然醒來,抬眼便是戶外的草坪和花園。
“我們特意將原本的窗戶拆除,改為推門,讓室內與戶外完全連通。”園長陳曉為說,“與自然相融、與他人互動,是對幼兒最好的情感安撫。”
這一做法是浙江省推進托育教育一體化改革、重視托育環境空間打造的縮影。今年7月,浙江出臺《關于推進托育教育一體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遴選21個試點地區先行先試,探索“幼有優托”的新路徑。
環境之變:從封閉空間到成長樂園
伴隨生育政策優化和社會需求升級,發展優質托育教育一體化服務是回應民生關切的必然舉措。
“應堅持‘兒童優先’理念,為托班幼兒提供回應性照護和早期發展機會。”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原上海市托育服務指導中心負責人忻怡認為,創設適宜的環境對小幼兒、照料者都意義重大。
在通泰園區,最大的巧思在于“打破圍墻”。園區將托班教室規劃在園所中心位置,通過拆除窗戶,并對戶外空間進行系統性改造——打通室內外通道、優化場地布局與設施安全,構建一個既安全又充滿探索樂趣的幼兒成長樂園。
實踐證明,營造具有安全感和確定性的環境,是走進幼兒內心世界、化解分離焦慮的關鍵。
“開學初期,總會有因分離焦慮而哭鬧的孩子。”陳曉為指著通向戶外的推門說,“但當他們站在這里觀察戶外活動的哥哥姐姐時,這種自然的互動場景極大地緩解了他們的焦慮情緒。”
細節處見真章。如今,浙江各地幼兒園正積極推進適托化環境改造,秉持“變暖、變軟、變矮、變寬”理念,通過降低洗手臺和桌椅高度,采用軟包墻面和環保地墊,搭配溫馨活潑的色調,系統化打造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的成長空間,真正實現從“一米高度”重構空間。
“我們必須學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世界。”陳曉為說,“只有蹲下身來,才能真切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創設出適合他們的成長空間。”

服務之變:從“標準化”到“個性化”
在托育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面對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推動托育服務從標準化供給向個性化、精準化轉型,已成為浙江各地探索的方向。
杭州市上城區推出“幸福家”集成服務體系,其中,“一小時幼兒園芝麻開門”項目打破傳統園所界限,在周末和下班時段向全區幼兒開放優質課程與游戲資源,年均服務量超1萬人次。同時,“長幼隨學”政策有效破解多孩家庭的接送難題,截至目前已幫助845戶家庭實現“一人接送、多孩同園”。
臺州市椒江區的“海蒙幼芽·浪花驛站”推出“應急托”“小時托”等服務,支持家長通過預約方式享受1小時至4小時的靈活托管。不僅解決了家長突發性托育需求,更營造出便捷親和的托育體驗,讓托育服務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溫州市鹿城區創新構建“漸進式”入托機制,通過三階段銜接模式,助力幼兒實現從家庭到幼兒園的平穩過渡。該機制包括:在正式入園前一年,開設親子早教課程,讓嬰幼兒在家長陪伴下提前熟悉環境,建立初步安全感;在入園前一個月,組建家庭伙伴聯盟,通過社區互動和專業指導,實現幼兒心理的“軟著陸”;入園初期,則采取“半日制過渡”“家長陪伴”等策略,確保每個孩子都能自然而愉悅地融入集體生活。
數智之變:從“傳統管理”到“智慧照護”
數字化讓智慧照護觸手可及。
寧波市奉化區依托省市智慧托育嬰育數字化平臺,建立了“健康+日常”雙檔案。健康檔案實時記錄體溫、飲食、排便等數據,異常情況自動預警;日常檔案涵蓋游戲互動、語言發展等成長軌跡,自動生成孩童個性化成長報告。
溫州市第八幼兒園利用平臺數據,開展幼兒興趣偏好分析,動態優化課程設置,讓家園溝通更加精準、更有溫度。同時,該園整合“一起長大”智慧家園功能,構建“園所—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共育平臺,教師在線記錄、家長同步反饋,形成了家園共育的良性互動閉環。
截至目前,浙江省托育教育一體化幼兒園占比達57%,在托幼兒6.7萬人,占該省適齡幼兒的17.4%,幼兒園托班開設率和入托率均位居全國前列。
“浙江各地在服務優化、保障強化、隊伍建設、醫育融合、場景創新、鄉村振興、數字賦能等方面積極探索,提供了豐富經驗和鮮活樣本。”據浙江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舒培冬說。
面向未來,浙江將深化試點經驗推廣,重點推進適托化改造、專業化培訓、標準化探索三大行動,讓“最柔軟的群體”得到最溫暖的呵護。(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15:45:23
- 2025年11月22日 15:12:03
- 2025年11月22日 14:07:57
- 2025年11月22日 10:22:08
- 2025年11月21日 21:20:33
- 2025年11月21日 14:28:21
- 2025年11月21日 09:13:19
- 2025年11月20日 21:30:04
- 2025年11月20日 14:05:06
- 2025年11月20日 14:04:4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