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甩頭嗩吶哥”邊福力:讓傳統民樂吹響新江湖
如果有一種樂器,能同時吹奏出人生的悲歡與歷史的回響,那一定非嗩吶莫屬。
作為“樂器之王”,嗩吶近年來已成為民樂界的“網紅”,頻頻通過音樂節、演唱會、影視劇綜破圈,并與其他藝術形式交融碰撞,展現出傳統音樂的無限可能。
在短視頻平臺,有一位坐擁百萬粉絲的嗩吶達人——邊福力。他不僅技藝精湛,更憑借獨特的口技和招牌式的甩頭動作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這位從山西五臺山村走出的藝術傳人,正用他的方式,讓傳統藝術在創新中綻放新的光彩。
根脈:黃土高坡長大的鼓匠傳人
11月18日下午,山西忻州五臺縣東冶鎮西河人民廣場,氣溫已跌破零度,但熱情的觀眾仍將舞臺層層圍住,期待著邊福力的登場。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說完這句經典開場白,邊福力和另一位嗩吶藝人在快手鄉村超級碗的舞臺上站定。下一刻,高亢的嗩吶聲與富有節奏的口技一同迸發,配合著他標志性的甩頭,現場很快響起熱烈的掌聲。
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急促、時而悠揚……盡管話筒前只有兩個人,一幅百鳥爭鳴的生動畫面卻仿佛浮現在聽眾腦海。與此同時,邊福力直播間的在線人數也持續攀升,突破了1.4萬人。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作為最廣為人知的民族樂器之一,嗩吶深深融入婚喪嫁娶、禮樂祭祀及戲曲歌舞中,在悠揚樂聲里訴盡人生的悲歡離合。而在邊福力的家鄉、“八音之鄉”山西忻州,嗩吶藝術的傳承發展更有著深厚的土壤。
2008年,嗩吶藝術(晉北鼓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門流行于山西大同、忻州一帶的民間器樂合奏形式,起源于元明時期的北方鼓吹樂,被譽為“民間交響樂”,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
在當地,吹嗩吶的人常常稱為“鼓匠”,邊福力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在父親的熏陶下,邊福力從幼兒園起就對嗩吶產生了濃厚興趣,“每次嗩吶一響,我就感覺渾身充滿一股神奇的力量,激情澎湃,特別幸福。”
嗩吶學習并非易事。起初,吹了一輩子嗩吶的父親并不希望兒子重走這條路,但那些旋律早已深深種在邊福力的心中,“平時一提起背課文就頭疼,但要是背嗩吶的譜子,我一看就能記住?!?/p>
從校園到社會,嗩吶早已成為邊福力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隨父親的腳步,他走遍了附近的十里八鄉,也堅定了要以嗩吶為業的決心。然而,他的藝術夢想遠不止于此。
過去,晉北鼓吹多以“八音會班”的形式演出,邊福力也希望組建一支年輕人的“樂隊”,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視聽體驗。嗩吶、笙、小鑼、镲、電子琴……他從學校找來一群擅長樂器的伙伴,組成了如今八人的團隊,“我寧愿自己不賺錢,也要給父老鄉親聽到更好的效果?!?/p>
破壁:當傳統嗩吶遇上現代創新
“嗩吶是木頭做的,吹嗩吶就像是用木頭跟大家對話,你吹得越真、道得越清,父老鄉親就聽得越清楚?!?/p>
多年演出經驗讓邊福力深知,創新是嗩吶藝術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他喜歡用“滿漢全席”來比喻心中的完美演出——關鍵在于把握觀眾最想聽什么、最愛聽什么。
每到一地,他的演出曲目都會根據觀眾群體靈活調整。如果臺下年長者居多,他就演繹那些傳統經典的民歌,如果年輕人比較多,他就會嘗試搖滾版、抒情版、DJ版等不同風格的新編曲目,“就像咱們吃飯是一樣,有菜有肉有谷物,滿漢全席才算完美。”
不演出的日子里,邊福力就琢磨怎么用傳統樂器改編流行音樂。網絡上的熱門歌曲,他都會記下譜子,改編成適合嗩吶演奏的版本。“老百姓想聽的曲子都得會。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都要記在腦子里,無論到哪里,都要把技巧和情感演繹到極致?!?/p>
和其他鼓匠有所不同,除了不斷翻新的嗩吶曲目,邊福力還有一項獨門絕活——口技。
幾年前,他在改編《紅塵情歌》時想到,這是一首男女對唱的流行歌曲,怎么能用嗩吶演繹出那種對唱的感覺?要不要試試用口技來配合嗩吶演出?
口技是邊福力的家學,他將從父親那里學來的技巧加以改良,與嗩吶吹奏創新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這種新穎而富有感染力的演出形式,總能贏得觀眾的滿堂彩。
臺下觀眾們的熱情,始終是邊福力前進的動力。有一年在大同演出,正值盛夏,臺下坐著很多七八十歲的大爺大娘,子女們想勸他們回家休息,但老人們紛紛搖頭,執意要聽完嗩吶再走,還有一位老人激動地拍手叫好,假牙都掉在了地上,“看到那一幕,我特別感動?!?/p>
出圈:短視頻時代的嗩吶“網紅”
幾年前,邊福力入駐快手,將和父親用嗩吶演奏的傳統曲目拍成視頻發布,陸續收到了許多老鐵的點贊和互動。
如今,他在網絡上有了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甩頭嗩吶哥”。
邊福力解釋說,甩頭是他在吹奏時不由自主的動作,“演奏嗩吶不只靠技巧,每首曲子里都有喜怒哀樂。就像看電視劇會流眼淚一樣,剛開始接觸嗩吶的時候,我吹著吹著,頭不自覺地就甩了起來?!?/p>
嘹亮的嗩吶、獨特的口技,再加上充滿激情的甩頭動作,讓邊福力迅速在網絡上走紅。短短幾年間,他的粉絲數量已接近百萬。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快手平臺上嗩吶短視頻的觀看量同比增長35.6%,直播間開設場次同比增長4.9%。其中,最愛聽嗩吶的省份為山西、內蒙古、陜西,最愛聽嗩吶的城市則是榆林、忻州、呼和浩特。
通過直播與短視頻的廣闊舞臺,傳統曲藝的創新傳承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用戶對非遺內容的消費需求持續增長,也帶動創作者規模顯著擴大。今年10月,“2025鄉村超級碗”啟動,讓眾多鄉村才藝達人從田間地頭走向聚光燈下,為民樂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借由互聯網的力量,邊福力的演出事業也邁上了新臺階。
以往,他的演出多集中在老家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附近,每個月外出演出五六次,再后來,演出頻率增加到每月十幾次,現在,他已走過四川、貴州、浙江等地,日程排得滿滿當當。更讓他驚喜的是,無論走到哪里,都能遇到認出他的粉絲。
“以前在老家表演時,我認為現狀已經很好了,但現在去了很多地方后,才發現外邊的世界這么大,每個地方都有特色曲目,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p>
短視頻同樣改變了邊福力的演出習慣。每次發布新作品,他都會將同一首歌演繹成多種風格;每次演出結束后,他還會抽空在直播間與粉絲聊天,了解當下最流行的歌曲,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為下次表演積累素材。
在各地演出中,他也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嗩吶演奏者,互相交流創新經驗。11月18日,邊福力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的表演與高鵬在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的演出同時進行,兩地的表演者通過直播相互“打call”,讓嗩吶聲在跨省互動中傳遞得更遠。
這天,邊福力的父親也來到了現場,看著兒子在臺上激情演奏,這位吹了一輩子嗩吶的老人叮囑道,“父老鄉親讓咱吹一首,咱就吹上兩首三首!”
剛結束家鄉的演出,邊福力又將啟程前往下一站。11月23日,快手2025鄉村超級碗將在平遙舉辦收官站,攜手選拔出來的民間藝人、站內創作者,展現豐富多彩的地方才藝,用樂器、歌聲與舞步奏響全民共享的文化狂歡。
多年來,邊福力早已習慣這種“在路上”的狀態。在繁忙的行程中,很多人會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表演而疲憊不堪,他卻恰恰相反,“拿起嗩吶一吹,感覺全身的經絡血脈都打通了,越吹越輕松?!?/p>
曾經,他的夢想組建一支年輕的“樂隊”,如今夢想成真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標:希望帶著嗩吶開啟全國巡演,讓古老的鄉音穿過屏幕、越過山河,吹向更廣闊的天地。(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16:56:23
- 2025年11月22日 16:44:20
- 2025年11月22日 16:37:32
- 2025年11月20日 18:46:47
- 2025年11月19日 11:15:35
- 2025年11月19日 10:24:14
- 2025年11月19日 10:22:26
- 2025年11月19日 09:59:46
- 2025年11月19日 09:57:46
- 2025年11月18日 21:42:0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