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三民企專家獲評院士 中國民營經濟鍛造創新“硬實力”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題:三民企專家獲評院士 中國民營經濟鍛造創新“硬實力”
中新社記者 劉亮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2025年院士增選結果,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金發科技首席科學家黃險波三位來自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的專家榜上有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此前,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2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共有十余位候選人來自民營企業,彰顯民企在科技創新領域具備與各路高手“掰手腕”的硬實力。
觀察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工程院為民營企業科技人才新增專項名額的政策剛起步。未來,這項創新政策進一步落實,有望推動更多來自民營企業的科技專家進入院士行列,推動中國院士隊伍結構優化,為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
院士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稱號,相當于“科學界的終身成就獎”。長期以來,院士主要授予高校院所和國企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領軍人才,民營企業人才占比少。
今年上半年,院士評選制度迎來“破壁”時刻。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25年院士增選指南首次為民營企業科技人才新增專項名額,將8個名額主要用于支持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候選人。
“為民營企業院士候選人設立專項名額,彰顯中國一以貫之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將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更直接和更明顯的積極信號。”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蔡之兵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反映出民營企業強大的科技實力,也表明國家對民營企業的重視提升。
截至今年1月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42萬多家,占比由62.4%擴大到92%以上。為助力民企在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動作頻頻。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今年5月20日正式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中提到,國家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中國更迫切需要培育一批關鍵行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激發創新活力。蔡之兵關注到,此次獲選院士的民企專家和此前披露的民企專家候選人背景,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這表明中國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視和對實體經濟的聚焦。
此次當選院士的三位民企專家,其研究領域都與新質生產力息息相關。
吳凱深耕高性能動力電池技術,帶領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產品設計與集成、制造工藝與裝備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廉玉波長期致力于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及整車研發工作,取得一系列核心技術突破,為中國成為新能源汽車全球領跑者作出重要貢獻。黃險波深耕車用材料高性能化、電子材料安全環保化、生物降解地膜材料規模化、集成電路關鍵材料自主化,為中國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從國家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大對民營經濟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到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制度的“破壁”之舉,再到多位民營企業專家成功躋身院士行列,不難看出,民營企業在中國科技人才梯隊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22日 16:56:23
- 2025年11月22日 16:44:20
- 2025年11月22日 16:37:32
- 2025年11月20日 18:46:47
- 2025年11月19日 11:15:35
- 2025年11月19日 10:24:14
- 2025年11月19日 10:22:26
- 2025年11月19日 09:59:46
- 2025年11月19日 09:57:46
- 2025年11月18日 21:42:0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